四川推进垃圾分类:分类有道 向美而行
发表时间:2023-06-06 来源:中国文明网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怡心园小区居民冯德荣的屋顶花园,不到20平方米的院子四周种满了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莴笋等蔬菜,长势喜人。院子角落处摆放着一个50升容量的蓝色桶,冯德荣掀开白色的桶盖告诉记者:“里面是我自制的环保酵素,有菜叶、水果皮、淘米水等厨余垃圾,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红糖和水,能浇花驱虫、洗碗洗菜,是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秘诀。”

  冯德荣说,这个秘诀是他在一次活动中学会的。在牛市口街道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中,他和其他居民不但学会了如何分类生活垃圾,更学会了如何“切实抓好源头减量”。这也是四川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新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省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居民文明程度提高了,社区环境更美了。日前,记者分赴多地走访调查,看各地如何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成都市郫都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一角。

  典型示范 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隆昌市古湖街道仁和花园小区志愿者王茂初的手机相册和工作笔记里,记录着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小区居民低碳生活新时尚的“养成记”。2022年4月,在仁和花园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即将验收之际,王茂初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到了由隆昌市机关及社区干部、垃圾分类引导员、网格员、物管、志愿者等组成的“跑楼天团”队伍中。他带领着小区的居民志愿者们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发放宣传资料,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度,并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站桶体验”,在垃圾库旁轮班值守,对分类不彻底的生活垃圾做好二次分拣,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精准投放率,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垃圾分类进社区宣传活动。

  成都环保联合会垃圾分类专业环保志愿服务队队长蔡勇,最近正忙着推广社区厨余堆肥项目。自2018年参与固体废物的分类利用和减量工作以来,他积极联系垃圾回收企业,举办上百场“资源回收日”活动,每年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宣传活动数十场次,分享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方法等内容。他还在成都5个社区带领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并推广社区厨余堆肥项目。  

  亮点频出 养成绿色低碳的新生活方式

  当“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被运用在垃圾分类中,居民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会经历怎样的奇妙旅程?

  在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放着一个喷制了专属二维码的分类垃圾桶。将垃圾桶放在智能移动收运车上后,车辆会自动感应居民信息,获取每户每日每类可回收物数据。数据自动传至尚腾新村垃圾分类智能化数据平台,并同步传送至内江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大平台。再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大平台,实时调度分类全过程。这是内江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垃圾分类”,创新推出的“甜城码上收”模式。据内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甜城码上收”模式运行以来,垃圾搭上了“数字快车”,全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6.59%,回收利用率达38.5%。

内江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大平台让垃圾分类更智能。

  让垃圾搭上“数字快车”,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刷脸”投放垃圾、手机扫码投放垃圾获得奖励,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目前,四川省垃圾分类工作成效逐步显现、亮点频出,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居民小区分类覆盖率达9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超过70%,垃圾分类文明理念正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今年4月,德阳市新一批垃圾分类蒲公英志愿讲师招募工作正式启动。为了让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不断传播扩散,并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让人人都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行动者,德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制定了“蒲公英计划”,通过硬件、队伍、软件建设,搭建一套垃圾分类公众教育体系,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普及微讲堂,建成蒲公英社会讲师、校园教师、督导员队伍等蒲公英志愿者队伍,全方位构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规模化、常规化。

  四川省首个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成都市郫都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去年底正式亮相,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公园的景观和设施当中,让居民在休闲的同时也能够学到垃圾分类知识。日前,成都市郫都区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和成都市温江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成都市隆丰环保发电厂环保教育基地、内江市垃圾分类低碳宣教科普馆、内江市资中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共同入选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名单。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遴选出100个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

  目标坚定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如何解决部分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分类效果差等问题?如何形成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的《四川省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强调,要从切实抓好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加大组织动员和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治理、加快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六个方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活动进社区。

  在记者的走访调查中,大家也根据工作实际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们将继续发挥德阳市鲁鹏志愿服务总队组织体系和‘蒲公英计划’公众教育体系的作用,结合基层治理、美丽乡村等工作,采用‘线上+线下’协同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德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可以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有力调动全市群众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加强全周期管理,巩固提升分类实效;强化基层治理,打造分类示范标杆;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强化督导督查,加大执法查处力度。”牛市口街道武装部部长王志凯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在这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外,也需要引导市民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很多小区居民喜欢在屋顶或阳台上种花种菜,我们就此开展了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宣传活动。”王志凯介绍说,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除此之外,避免餐饮浪费,推行绿色环保包装,加强一次性消费用品管控等,都是减少生活垃圾的有效方式。

  “2023年底,攀枝花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目标。”攀枝花市民陶琳告诉记者,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让科技赋能美好生活,“进一步推进智能化监管工作,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效率,让生活垃圾分类更‘智慧’,让居住环境更美丽。”(供稿:四川省文明办、四川文明网 记者赵青 王露)

责任编辑:王 楠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